健康咨询热线:14786837968

微信同号

您的位置:首页常见问题解答什么是蛊病蛊药?

什么是蛊病蛊药?

2022-03-14

蛊毒原由

文字始祖苍颉,在发明汉字器皿上的“蠱”,经数千年后,人们把它简化成今天的“蛊”。在日常生活中,与蛊有关的词语都令人生畏,而由虫演绎的“蛊毒病”就是对这个虫子所作所为的最为形象的注释。

“蛊毒病”是一种中医病机的名称(民间叫地方病,有些地方叫虚弱病)。蛊,亦称蛊毒、蛊病、蛊毒病,甲骨文作“*”,像多虫同畜于器皿形。《说文•蛊部》曰:“蛊,腹中虫也。"《赤水玄珠•虫蛊》云“蛊以三虫为首……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湿热生虫。”《诸病源候论•蛊毒候》则载:多取虫蛇之类,以器皿盛贮,任其自相峻食,唯有一物独在者,即谓之为蛊,便能变惑,随逐酒食,为人患祸。”《周易正义》卷三引诸氏云:“蛊者,惑也”。《左传•昭公元年》“……赵孟曰:‘何谓蛊’?对曰‘淫溺惑乱之生也。于文,皿虫为蛊,谷之飞亦蛊’。”《素问•玉机真藏论》云:“脾传之肾,病名曰疝瘕,少腹冤而痛,出白,一名曰蛊。”孙思邈《千金方》“凡中蛊毒,令人心腹绞痛,如有物啮,或吐下血,皆如烂肉”。又曰:“凡人患积年时,腹大便黑如漆,或坚或簿,或微者,是蛊也”。

所以,苗医所说的“蛊毒”有三种理解:一为感受自然虫毒病邪而发病;二为中畜蛊之毒而发病;三则是指流传于古代少数民族地区的一种极为神秘的蛊道巫术。**种是指感受蛊毒病邪而致虫毒结聚脏腑、阻滞经络而出现面目青黄、心腹切痛、吐血下血、头痛腹泻等一系列症状的病症,相当于现代医学所认识的急性或慢性肠炎、慢性消化道疾病、重症肝炎、**或寄生虫病如血吸虫病等病症;第二种理解则是指中了人为毒药所引发的一系列诸如腹痛腹泻、昏迷甚至死亡的病症;而第三种理解则是由于社会生产力低下,人们对蛊道巫术充满神秘感和恐惧感,导致心理或生理不正常而患病。本所说的“蛊毒”,是指**种理解意义上的苗医疾病,而第二种畜蛊之毒和第三种民间传说的神秘蛊道巫术。

蛊毒病多发生在南方,是我国西南方地区比较常见疾病之一。四百年前,医药家王肯堂著有《证治准绳》一书,该书在论述痨病(即肺结核)、肝炎和慢性肠炎、胃炎、**、**之类的病症指出:“所谓蛊毒,就是肉眼看不见的、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如瘴气、瘴疬和一些有害细菌引起的疾病”。它是一种慢性疾病,一经中蛊毒后,四肢无力,头晕眼花,肚痛腹胀,食欲减退,就像得疳病一样。严重患者阴部(三角带)常湿,手心出汗、脱发脱眉,面色青黑,骨瘦如柴,久不治愈,衰竭而死。致病的主要诱因:一是我国南方气候常年潮湿、湿热太重,尤其是我国西南地区,山高林密,峰峦重叠,幽谷纵横,岚雾缭绕,毒虫丛生,瘴气瘴疬传播某种细菌类或寄生虫类疾病;二是霉气过重,一些食物产生化学毒品引起的疾病;三是我国南方矿藏丰富,煤、铁、硫磺、铅、锌、镉、钒等矿山渗出的泉水中的有害物质或放射性元素引起的严重损害人的肌体和破坏免疫功能而引发疾病;四是酒色过重,放纵无度,不讲卫生,烈毒淫、毒害脏腑,有形的毒蚀与无形或害兼而有之,导致细菌类病毒顺利侵入。传统中医认为“蛊毒病”症属:湿热和瘴疬重、毒气重、污秽多等范畴。许多资料表明:蛊毒病主要是指有害微生物或寄生虫引起的疾病,或有害矿物质以及放射性有害物质引起的疾病,其核心是某种细菌类疾病,主要是破坏人的免疫功能,丧失人体精气神,导致人体衰弱、免疫功能低下、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多种症状。

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投资请注意风险,并谨慎决策

上一篇
下一篇
湘西云山苗药开发有限公司
  • 健康咨询热线:14786837968(微信同号)
  • 手机:147-8683-7968
  • 邮箱:208953798@qq.com
  • 地址: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县古阳镇新建区(科技局院内)。
  • MA
    P公司地图
    MAP公司地图湘西云山苗药开发有限公司
    • 健康咨询热线:

      14786837968(微信同号)

    • 手机:

      147-8683-7968

    • 邮箱:

      208953798@qq.com

    • 地址:

      湖南省湘西自治州古丈县古阳镇新建区(科技局院内)。